內地新貸2.3萬億 個人借款趨升
內地新貸2.3萬億 個人借款趨升
人民銀行周五(13日)公布,9月新增貸款2.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低於市場預期的2.5萬億元,但較8月再增加9500億元;社會融資增量4.12萬億元,高於預期的3.7萬億元,並較8月多1萬億元。截至9月底止,廣義貨幣(M2)餘額289.67萬億元,按年增長10.3%,增速按月低0.3個百分點,連續第七個月減慢。
雖然新增貸款總量未及預期,惟結構有改善,相比過去多個月貸款動力集中來自企業,9月居民信貸需求回暖成為亮點,住戶貸款增加8585億元,按月多46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升321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5470億元,分別較8月高177億和2014億元。
地方趕發債 9月社融增4.12萬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形容,9月金融數據「總體不錯」,新增貸款較7月、8月勢頭明顯回升,M2增速維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回升明顯,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繼續快於全部貸款。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各地推出不同刺激消費政策和促銷活動,帶動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復甦,對信用卡、消費短貸投放有幫助,推動居民短期貸款上升;而一系列穩地產政策,令9月內房銷售稍為回暖,個人住房貸款也明顯回升。商業銀行於9月底下調存量房貸利率,使居民按揭提早償還的行為降溫,對個人中長期貸款帶來支持。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9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按年多增逾2000億元,反映政策推動下樓市有所回暖。
溫彬提到,9月人行再度降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長期資金,更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帶動企業融資需求和信貸投放改善,而中小微企、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支援力度增強,也為企業貸款增添動力。
社融方面,9月錄得增量4.12萬億元,高於預期,月內專項債發行進入衝刺階段,單月政府債券淨融資9949億元,按年大增4416億元,票據融資則減少1500億元,按月多減4972億元,意味着金融機構毋須通過做大票據貼現規模「以票充貸」。
首三季計,社融增量29.33萬億元,按年多1.41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19.52萬億元,按年多增1.55萬億元,佔社融規模的66.6%,較去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
料第四季平穩 有空間降準
M2增速連跌7個月,反映居民過度儲蓄情況正在緩和,9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24萬億元,按年少增3895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稱,居民存款增速減慢,反映消費意欲上升,而存款輕微增加,意味着減少提前清還按揭貸款。
展望後市,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周五在記者會上表示,人行將繼續穩健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增強信貸總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預計第四季度社融和信貸增長保持平穩。
溫彬預期,穩增長政策效應有望延續,未來仍有降準空間,財政支出力度料進一步加大,可望帶動信貸穩定擴張、結構優化,助第四季度金融數據平穩,並鞏固經濟回升動力。
14 Oct 2023
信報
撮要
撮要翻譯如下:
9月內地新增貸款總量2.31萬億元,低於預期。但貸款結構有改善,個人借款回暖成亮點。短期和中長期個人貸款均有升幅。
分析認為,刺激消費政策提振了居民借貸意欲。穩房地產政策也帶動個人按揭貸款回升。企業方面,降準和信貸政策亦提供支持。
社會融資增量高於預期,主要受政府債券發行增加所致。貨幣供應量M2增速略為放緩。
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將穩定,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社融和貸款增長可望平穩,仍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
評論
我對文章內容的評論如下:
1. 分析內地9月貨幣數據的論點詳盡全面,內容與數據互相呼應。
2. 指出個人貸款回暖是當月亮點的見解較有前瞻性。
3. 闡述刺激消費政策和穩房地產政策如何帶動個人貸款的邏輯清晰。
4. 預測第四季度經濟將趨穩定,貨幣政策可保持寬鬆的分析頗具前瞻性。
5. 但是後市仍有變數,如房地產調控力度、通脹趨勢等,尚需審慎評估。
6. 在複雜的內外環境下,貨幣政策需要保持靈活精準。
7. 企業和居民的資金需求可能更趨理性,信貸投放亦需適度管理。
8. 整體來說,分析全面且具前瞻性,但後市仍有不確定性,貨政策應因時制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