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撥開戰雲轉升 軍工油股強

道指撥開戰雲轉升 軍工油股強
中東兵凶戰危,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上周末突襲以色列,市場擔心局勢失控並演變成地區性戰爭,美股周一曾受壓,但道指收市轉漲近200點,因石油和國防工業股逆市炒起,避險資產如黃金和美元受追捧,國際油價一度彈超過5%。

道指反覆曾揚224點

道指低開147點後,最多曾挫153點,低見33253點,中段反覆轉升,尾段一度抽高224點,收市仍漲197點;標指彈0.63%,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升0.39%;輝達(Nvidia)及特斯拉(Tesla)股價分別跌1.1%和0.3%。



各股份中以國防工業最搶鏡,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及Northrop Grumman股價升幅介乎4.6%至11.4%。Plurimi Wealth投資總監Patrick Armstong稱,以色列正式宣戰將帶動國防開支增加,甚至重燃區內的軍備競賽。

此外,雪佛龍及康菲石油股價分別漲2.8%及5.6%;金礦股Barrick Gold上揚1.9%。

歐股全線向下,法股及德股挫0.55%及0.67%,英股微跌0.03%。



Yardeni Research總裁Ed Yardeni直言,中東地緣政治危機往往導致油價攀升及股市滑落,後市將很大程度視乎局勢會否升級,導致以色列與伊朗開戰。

曾任瑞士央行行長的貝萊德(BlackRock)副主席希爾德布蘭德(Philipp Hildebrand)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稱,儘管未來數天市況持續動盪,但相信最終會穩定下來。然而,全球地緣政治秩序日益碎片化,相關風險溢價遠高過之前數十年,他提到,今次衝突,突顯了長期供應受限,通脹居高不下令央行難以減息,這也是全球進入低增長期的原因之一。

周一為美國哥倫布日,債券市場休市。高盛經濟師認為,美國債息過去數周攀升至多年高位,金融條件便收緊,繼而拖慢美國經濟增長,估計未來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被削去約0.5個百分點,形容幅度雖然顯著,惟不足以造成衰退。

達拉斯聯儲銀行總裁洛根(Lorie Logan)周一在一個演說中表示,長債孳息最近急升或意味聯儲局進一步加息的需要降低。

資金流入美元及日圓避險,美滙指數一度揚升0.52%,報106.6,尾段反覆靠穩;日圓升0.57%至148.44兌每美元。此外,得益於油價上漲,挪威克朗漲1.25%,報10.7788兌每美元;歐羅則挫0.62%,報1.052美元,英鎊回吐0.63%至1.2162美元;以色列貨幣謝克爾(Shekel)在央行干預下仍下跌超過2.5%。加密貨幣「一哥」比特幣最多挫2.5%,至2.73萬美元下方。

避險推高美元日圓金價

商品市場方面,紐約期油在亞洲早段一度抽升超過5%,美市曾漲5.38%,收市仍揚4.34%,每桶報86.38美元;布蘭特期油彈4.2%,收報88.15美元。美國財長耶倫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說,華府將加強執法,阻止俄羅斯出口油價超出七大工業國(G7)設下的上限。

受惠避險資金流入,紐約現貨金價一度攀升1.71%,高見每盎斯1864.4美元,中國黃金周假期結束,倫敦期銅續回升0.5%,每噸報8085美元。

Phillip Nova高級市場分析員Priyanka Sachdeva認為,雖然恐慌性的避險需求推高了金價,但由於美元和美債孳息處於上升軌,金價的升幅會受到掣肘。

 10 Oct 2023
信報

撮要

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美股周一開市先跌後彈,道指最終收漲近200點。

石油和國防軍工股受惠於中東局勢,大幅上揚拉抬股市。避險資金流入美元、日圓和黃金。油價一度大漲超過5%。

專家認為,後市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中東局勢是否進一步升級。如果衝突擴大,股市可能再受壓。

儘管面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市場仍期望能回穩。但全球碎片化的地緣政治風險,將導致更高的不確定性溢價,並妨礙全球經濟復甦。

評論

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我有以下幾點評論:

1. 中東局勢若進一步升級,將打擊投資人信心,加劇股市波動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企業營運風險增加,盈利前景更加渺茫。

2. 油價持續飆升會加重通貨膨脹壓力,迫使央行堅定緊縮立場,對 REAL ECONOMY 影響重大。企業成本上漲,消費力削弱。

3. 地緣政治不穩定性上升,將提高全球風險溢價。資金流向避險資產,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壓力加大,經濟復甦之路更加崎嶇。

4. 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各國央行難以轉向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環境不復返,增長動力減弱。

5.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易致供應鏈中斷,加劇通脹壓力之餘,亦打擊貿易往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进程受阻。

6. 未來政局難料,中東緊張局勢或成常態。必須防範系統性風險,企業和投資者都需做好風險管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AI的真正風險?

習主席晤民企 力挺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