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增發萬億國債刺激基建
內地增發萬億國債刺激基建
擬再出招振經濟 赤字率破3%目標
內地經濟復甦步伐遜預期,彭博引述消息報道,中國政府正考慮額外發行至少1萬億元人民幣債券,用於水利項目等基建支出,並提高財政赤字率至高於今年3月兩會設定的3%目標。消息透露,相關政策最早可能會在本月宣布。
可望本月宣布政策
消息又稱,該計劃由財政部和發改委主導制定,需要經過國務院的最終批准。計劃尚在考慮之中,可能會有變數。
報道指出,上述措施反映中國高層官員對經濟狀況的擔憂。內地房地產危機和通縮壓力加大,令到實現官方經濟增長目標5%面臨風險,但政府至今一直避免推出大範圍的財政刺激措施,目前的考慮或意味北京對於刺激經濟的政策立場轉變。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認為,此倡議如果在3個月前考慮會更合理,當時中國第二季疫後復甦剛遇挫折。由於目前批准預算下的財政空間未充分利用,而且經濟在8月和9月略有改善,質疑現時推出額外財政刺激的時機是否合適。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增發債券對經濟有一定幫助,但項目落地需時,相信對即時經濟作用不大。今年內地GDP很大機會可達5%增長,但明年缺乏低基數因素,未必維持可觀增長數字,加大發債可望拉動明年及中期經濟。
有經濟學家則對此舉成效樂觀,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說,中央政府臨時發行額外債券,可提供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促進更強勁、快速的復甦。他形容,中國的經濟復甦可能會是一場接力賽,由基建投資起頭,希望隨後能夠由企業和家庭支出推動。
外界表樂觀 料帶動復甦
東方匯理研究主管治曉佳直言,傳出的額外發行規模「溫和」,相當於GDP的大約0.7%,但訊號積極。
由於民間需求疲弱、地方財政狀況緊張,而且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此為合理的考量。中央政府的債務比重依然較低,資產負債表仍健康。
報道又引述經濟學家提到,目前地方政府主要依賴成本更高的專項債為基建項目融資,通過提高赤字率上限,政府可以發行更多的一般債為基建項目提供資金,並減輕地方政府付息壓力。
華僑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謝棟銘認同,地方政府債務愈來愈影響經濟增長,讓中央政府承擔更大比重債務是可行解決辦法。
11 Oct 2023
信報
撮要
中國政府考慮新增發行1萬億人民幣國債,用於基建支出,提高財赤上限至高於3%。
消息稱此舉由財政部和發改委主導,或於本月宣布。
有分析認為時機不甚合適,但也有看法認為可拉動經濟。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大,中央增債可分擔。
評論認為儘管實際作用存疑,此信號顯示中央積極應對經濟放緩。可望進一步刺激復甦。
評價
對於中國考慮新增發行國債以刺激經濟,我有以下評論:
1. 此舉顯示中國高層已經察覺到經濟下行壓力,願意採取更激進財政政策以穩增長。
2. 但時機選擇可能較為倉卒,早在二季份經濟下滑時推出可能效果更佳。
3. 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有限,且需時見效,對支持當前經濟作用不大。
4. 增加地方政府債務空間,短期可能緩解地方壓力,但長遠或激發道德風險。
5. 此舉令中央財政風險上升,日後去槓桿空間收窄,負面影響可能隱藏。
6. 宏觀政策應保持定力,避免政策錯配,貨幣政策應保持審慎。
7. 整體而言,此舉雖有正面信號,但實際效果仍存疑,中長期風險需要警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