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預警港企發債成本驟增
滙豐預警港企發債成本驟增
2023年10月12日
滙豐預警港企發債成本驟增
本港高息環境料持續一段長時間,勢推高企業融資成本。滙豐環球研究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國債息、港元同業拆息(HIBOR)及離岸人民幣拆息均趨升,較低息的定息債發行窗口基本已「落閘(window shut)」,本港企業未來數月面臨更高的舉債成本。
滙豐提到,九龍倉置業(01997)實際借貸成本增幅最大,而恒基地產(00012)及新鴻基地產(00016)亦較受影響。不過,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為,本港大型企業普遍資金充裕及融資渠道選擇多,有能力等待美息見頂訊號出現時才借貸。
九置恒地新地最受影響
滙豐報告比較了多間香港企業的債務成本及組合,其中九倉置業的實際借貸年利率成本大增,由2021年的1.4厘升至去年的2.5厘,今年上半年更大幅漲至4.7厘,因該公司往年大部分定息債券已轉為浮息,目前絕大多數債務是浮息。
九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於8月公布業績時表示,公司過去通過浮息借貸,節省很多利息,基於目前利率較高,集團已經由第二季開始積極減債,有關效應並未在上半年反映,期望可在下半年抵消部分高利率的影響。
滙豐又預料,若根據定息及浮息債務分布看,恒地和新地受加息的影響最大,兩間公司的債務組合中,分別76%及70%債務是浮息。另一邊廂,公用股中華煤氣(00003)和港鐵(00066)由於有逾三分二債務屬定息,受影響較小。
低定息發行窗口已「落閘」
對於本港整體發債市場,報告指由於美國國債孳息率不斷攀升令成本加重,今年以來本港公司一直迴避發行美元債,只有兩間企業分別於4月和8月發行美元債籌集25億美元和4億美元。
綜觀今年,企業於2月、4月和5月發行港元債相對活躍;在1月、5月、6月和7月,離岸人民幣(CNH)債券(俗稱點心債)發行較多。年初至今,企業於港元債籌集140億港元,離岸人民幣債募資150億元人民幣。
滙豐稱,由於港元和離岸人民幣拆息偏緊,港企鎖定低成本的定息港元債(3厘至5厘),以及離岸人民幣債券(2.5厘至3.5厘)的發行窗口基本已「落閘」,未來數月面臨更高融資成本。昨日3個月HIBOR高達5.21976厘,3個月CNH拆息則報4.24545厘,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4.5418厘。
另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主管嚴守敬則表示,本港大部分企業資金充裕,亦有很多融資渠道選擇,不少公司「年頭等到年中(待息率見頂訊號清晰才舉債)」,在目前美債息率偏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收緊下,「依然有能力等待」,不會貿然大舉發債,可能把大部分融資胃納留待明年,未必認為「明年資本市場一定比今年更黯淡」。
財資界料融資胃納留待明年
他又說,在加息環境下,無論發債或銀團借貸成本皆會遞增,前者可籌集的資金年期較長,若企業當下有需要融資,也可考慮規模細、年期短或私募債的方式進行;至於息率前景,經濟數據及外圍環境瞬間轉變,正如美國債息上周飆升,本周則因聯儲局放鴿,股債稍為回暖。
另一財資界高層提到,市場預期明年美息有可能下調兩次,未必對緩解港元拆息偏緊有很大幫助,現時離岸人民幣拆息稍緊,相對美息仍低,惟點心債佔本地債市比率不高,他相信因應資金成本考量,企業偏向採用港元或美元的銀行雙邊借貸、小型俱樂部貸款為多。
其他港企同樣受衝擊,當中香港寬頻(01310)本周發盈警,截至8月底財政年度綜合虧損淨額約13億元。由於HIBOR向上,而集團約一半銀行借款按浮息以HIBOR為基準加息差計算,令財務成本增加約5億港元。
信報
12 Oct 2023
文章撮要
1. 香港高息環境料持續一段長時間,勢推高企業融資成本。
2. 美國國債息、港元同業拆息(HIBOR)及離岸人民幣拆息均趨升。
3. 較低息的定息債發行窗口基本已「落閘(window shut)」。
4. 本港企業未來數月面臨更高的舉債成本。
5. 九龍倉置業(01997)實際借貸成本增幅最大。
6. 恒基地產(00012)及新鴻基地產(00016)亦較受影響。
7. 本港大型企業普遍資金充裕及融資渠道選擇多。
8. 有能力等待美息見頂訊號出現時才借貸。
9. 九倉置業的實際借貸年利率成本大增。
10. 由2021年的1.4厘升至去年的2.5厘,今年上半年更大幅漲至4.7厘。
11. 因該公司往年大部分定息債券已轉為浮息。
12. 目前絕大多數債務是浮息。
13. 九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於8月公布業績時表示。
14. 公司過去通過浮息借貸,節省很多利息。
15. 基於目前利率較高,集團已經由第二季開始積極減債。
文章評論
文章指出,香港高息環境料持續一段長時間,勢推高企業融資成本。滙豐環球研究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國債息、港元同業拆息(HIBOR)及離岸人民幣拆息均趨升,較低息的定息債發行窗口基本已「落閘(window shut)」,本港企業未來數月面臨更高的舉債成本。
文章提到,九龍倉置業(01997)實際借貸成本增幅最大,而恒基地產(00012)及新鴻基地產(00016)亦較受影響。不過,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為,本港大型企業普遍資金充裕及融資渠道選擇多,有能力等待美息見頂訊號出現時才借貸。
文章还提到,九倉置業的實際借貸年利率成本大增,由2021年的1.4厘升至去年的2.5厘,今年上半年更大幅漲至4.7厘。因該公司往年大部分定息債券已轉為浮息,目前絕大多數債務是浮息。
文章还提到,九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於8月公布業績時表示,公司過去通過浮息借貸,節省很多利息。基於目前利率較高,集團已經由第二季開始積極減債,有關效應並未在上半年反映,期望可在下半年抵消部分高利率的影響。
文章还提到,滙豐又預料,若根據定息及浮息債務分布看,恒地和新地受加息的影響最大,兩間公司的債務組合中,分別76%及70%債務是浮息。另一邊廂,公用股中華煤氣(00003)和港鐵(00066)由於有逾三分二債務屬定息,受影響較小。
文章还提到,對於本港整體發債市場,報告指由於美國國債孳息率不斷攀升令成本加重,今年以來本港公司一直迴避發行美元債,只有兩間企業分別於4月和8月發行美元債籌集25億美元和4億美元。
文章还提到,綜觀今年,企業於2月、4月和5月發行港元債相對活躍;在1月、5月、6月和7月,離岸人民幣(CNH)債券(俗稱點心債)發行較多。年初至今,企業於港元債籌集140億港元,離岸人民幣債募資150億元人民幣。
文章还提到,滙豐稱,由於港元和離岸人民幣拆息偏緊,港企鎖定低成本的定息港元債(3厘至5厘),以及離岸人民幣債券(2.5厘至3.5厘)的發行窗口基本已「落閘」,未來數月面臨更高融資成本。昨日3個月HIBOR高達5.21976厘,3個月CNH拆息則報4.24545厘,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4.5418厘。
文章还提到,另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主管嚴守敬則表示,本港大部分企業資金充裕,亦有很多融資渠道選擇,不少公司「年頭等到年中(待息率見頂訊號清晰才舉債)」,在目前美債息率偏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收緊下,「依然有能力等待」,不會貿然大舉發債,可能把大部分融資胃納留待明年,未必認為「明年資本市場一定比今年更黯淡」。
文章还提到,他又說,在加息環境下,無論發債或銀團借貸成本皆會遞增,前者可籌集的資金年期較長,若企業當下有需要融資,也可考慮規模細、年期短或私募債的方式進行;至於息率前景,經濟數據及外圍環境瞬間轉變,正如美國債息上周飆升,本周則因聯儲局放鴿,股債稍為回暖。
文章还提到,另一財資界高層提到,市場預期明年美息有可能下調兩次,未必對緩解港元拆息偏緊有很大幫助,現時離岸人民幣拆息稍緊,相對美息仍低,惟點心債佔本地債市比率不高,他相信因應資金成本考量,企業偏向採用港元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