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上季GDP預估增4.1%遠遜預期
港上季GDP預估增4.1%遠遜預期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第三季GDP(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上季GDP按年增長4.1%,雖然增速較第二季的1.5%加快,卻遠低於市場預料的5.2%。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GDP上升0.1%。政府發言人表示,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將繼續支持今年餘下時間經濟增長,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及金融狀況偏緊,外圍環境添困令貨物出口、投資及消費氣氛受壓。 消費開支續放緩 外貿受壓 分析各個組成部分,私人消費開支上季按年提升6.5%,較第二季的7.7%有所放緩。政府消費開支下滑4.5%,料主要反映今年消費券金額低於去年的因素,但跌幅已較第二季的9.8%明顯收窄。 受惠去年較低基數,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上升18.2%。同時,因應訪港旅客人數增加,季內服務輸出按年提高24%,服務輸入增28.5%,顯示本地居民外遊活動增強。 然而,貨物進出口持續受到外圍經濟影響。在外部需求疲弱拖累下,第三季貨品出口總額錄得8.6%的按年跌幅,貨品進口則減少6%,兩者跌幅均較前一個季度收窄。 府提到,上季經濟擴張主要由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支持。不過,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私人消費開支連續兩季放緩,並推算上季經季節調整的私人消費開支可能按季倒退。政府近期推出多項措施推動「夜經濟」,以及吸引旅客來港,成效有待顯現。同時資產市場表現疲弱,市民短期內對消費將保持審慎。 分析料末季表現無大改善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經濟師謝家曦亦稱,目前高息環境之下,資金流向定期存款,對消費造成衝擊。另一方面,人民幣滙價貶值,削弱內地訪港旅客的消費意欲。若果息口不回落,較難為本地消費提供支持。 至於政府消費開支,大新相信,隨着疫情過去,加上需要控制財政狀況,政府開支在未來數季還有下跌壓力。 貨物進出口方面,謝家曦認為,歐洲等地經濟弱,內地整體市場亦平平,拖累本港貨物出口數據。考慮到高利率環境及外圍不景氣在短期內持續,預料香港第四季經濟表現與第三季相若。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估計,本港第四季經濟將優於第三季。上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增長6.5%,主要來自就業市場向好有關,消費動力有機會在本季維持。 展望明年,林俊泓補充,鑑於香港失業率已相當低,未必能透過本地就業市場引領消費增長,加上訪港旅客呈現消費降級趨勢,私人消費開支未必可維持今年的表現。 政府冀遊客...